台北電影節時就有聽聞這部紀錄片
今天中午公視播出我才有幸欣賞到這部我很想看的片子。
當然,聽到片子的片名就會讓我眼睛一亮(笑)
我也知道台灣基層棒球一直以來都有所謂的困境
看到片中孩子們蒐集寶特瓶蓋練習打擊
從孩子們眼中散發出的光芒是會把人震懾住的
他們要的不多,只是快快樂樂的打球。
孩子們都是一樣的。
雖然不能保證片子中的每個孩子棒球路都會走的順遂
但是看到每個他們為自己喜歡的棒球付出再付出真的會被感動
這群孩子雖然不是絕頂聰明
但是對於球的熱情卻是自然流露
是足以讓我們跟著他們一起感受他們對棒球的熱愛。
加上孩子們相處時的點點滴滴
還有張教練對這群孩子的用心
都盡收眼底。
片子中沒有任何教育或是呼籲什麼政府的意味
導演只有很簡單的用鏡頭要我們一起跟著這群孩子感受他們的熱情感受他們的夢想
總是如此,看著孩子們在打球時眼中散發出的光芒
我都會覺得台灣棒球好有希望
雖然,我們常常碰到會讓我們好失望的消息。
但是,只要看到他們對棒球的執著對棒球的熱愛
我還是會認為台灣棒球希望滿滿
未來在哪裡?在這群只為了自己的樂趣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的孩子身上。
我也希望,每個棒球人都能永遠的保持最初的那份熱情繼續長大
唯有你們的初衷,才是我們的棒球未來。
請記得,當你快要淪陷快要找不到力量的時候
回想一下
小時候那個對棒球充滿熱情對棒球努力付出的自己。
本篇文章引用bball11的文章,也謝謝你的鼓勵!!
http://www.wretch.cc/blog/bball11/12328165
http://www.wretch.cc/blog/bball11/12328165
野球孩子最新預告
- Aug 18 Mon 2008 15:40
野球孩子--轉載自"Listen"
- Aug 18 Mon 2008 15:38
為《野球孩子》上院線集氣!--轉載自"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
紀錄花蓮富源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組成的少棒隊挑戰全國少棒大賽的運動紀錄片《野球孩子》,無論是紀錄主題、對象、還是經過大刀闊斧從兩年三百卷袋子中剪接整理出來的影片架構,都與幾年前紀錄花蓮美崙國中足球校隊的《奇蹟的夏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較於《奇蹟的夏天》的花俏煽情,《野球孩子》無論是側記球員間的親暱默契、個別球員背後的家庭所牽引的相關社會教育性議題、還是片子本身所呈現出來的完成度與節奏感,都是更為全面性而深具力道的。必須注意的是,這兩部運動勵志紀錄片同樣以充滿戲劇性張力的剪輯與調度,去呈現被紀錄者畢業前夕最重要的一場比賽前後種種,並藉由賽事之後高年級隊友立即面臨畢業的階段性壓力(告別少棒球員身份),讓那帶著遺憾的賽果,從單純的分數獎牌被拉抬到一股無可名狀的生命經驗層次,隱隱成為這群球員們成長意義上的一個轉捩點。《野球孩子》短短不到兩小時的片長,原來既是少棒球員身份倒數時日的精密壓縮,也是少棒隊員稍縱即逝的童年留影。時間,不留情面地逼使他們向過去道別。當鏡頭對準新來乍到的菜鳥球員,我們才恍然明白,新的一輪循環,正在開展。
這部質樸動人的紀錄片,在本屆台北電影節特映過一場,然後八月十七日12:30在公視首播。很可惜沒搭上奧運熱,不然這個月實在是登上院線的最佳時機呀!不過我必須抱怨一下,這支預告剪得太甜太俗太簡單了點,《野球孩子》其實在層次上比《翻滾吧男孩》、《奇蹟的夏天》更要廣闊微妙許多。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大家一起來去《野球孩子》部落格留言,為這部可愛的電影上院線集氣加油吧!
http://blog.pixnet.net/baseballboys0622/post/20361299
以上文章引用自 "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也謝謝ryan的支持!!
http://blogger.chinatimes.com/davidlean/archive/2008/08/18/310934.html
- Jul 23 Wed 2008 17:15
野球孩子8/17 pm1230 要在公視播出了~
- Jul 02 Wed 2008 20:37
野球孩子-Baseball Boys----轉貼自mediadiary-the annex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successful documentaries like Jump! Boys [whose director Lin Yu-Hsien was in attendance at this sold-out screening], directors Shen and Liao follow a baseball team consist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mostly aboriginal boys, from Fuyuan Elementary School. These fifth and sixth grade boys, just on the cusp of adolescence, are prepared to give their all at the annual youth league playoffs.
What's surprising about this documentary is how quickly the boys were defeated. It's a documentary that lacks the kind of climactic victory or dramatic moments that push its audience over the edge. To be frank, the lack of suspense dampens the narrative drive and entertainment value that I think a lot of audience members might have been expecting from this film. It is, nonetheless, a brave way to tell the story. The directors focus not on victories, but instead invite the viewer to consider the challenges, these boys'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and how they will eventually change, and consider even how they might confront mediocrity in a mature, healthy way. A focus on the "ordinary" is actually quite unusual in documentaries like this. The directors did turn the camera on the boys' schoolwork, their family lives, their interactions as friends. Yet perhaps more could have been done to show their lives in Hualien (though, as one of the directors was saying, life in Hualien is about "好山好水, 但是非常無聊" -- beautiful scenery, but very boring). Ultimately, the ability to admit defeat, the resistance to making victory the only acceptable conclusion is what makes this documentary special.
- Jul 02 Wed 2008 20:34
《野球孩子》首映心得 - 替富源國小少棒隊、張茂三、沈可尚和廖敬堯鼓掌------轉貼自林言熹觀點
六月初,在部落格寫下來看場電影吧!《野球孩子》Baseball Boys後,就一直期待著22日的到來,當天下午四點過沒多久就抵達西門町的新光影城,準備欣賞2008台北電影節我最想看的一部片子-《野球孩子》。
剛到就發現已經大排長龍,人群從四樓延伸到二樓,好位子看來已經無望,由於知道不只是拍攝的沈可尚、廖敬堯導演和工作人員,連主角「前」富源國小棒球隊與教練張茂三都會蒞臨,因此直奔四樓看看能不能目睹這些「明星」的風采,果其不然,記者會已經開始,媒體正在拍照。
只顧著拍照沒排隊,所以倒數幾個才進場的我,坐在非常靠近螢幕的第三排,但完全沒影響到看「球」心情,開始後隨著劇情和觀眾一起高低起伏,從教室上課、球員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和家人相聚,到關鍵的全國比賽,一場勝利大家欣喜歡呼,比賽落敗全場鴉雀無聲,沒多久,儘管還意猶未盡,電影結束了。
不需要修飾的劇情沒什麼特別,談得只是後山少年打球的故事,雖然連全國前八強都沒打進,但那其實不是重點,清楚細心的紀錄、最真實的傳達,體驗在花蓮小孩的奮鬥歷程,天真無邪的表情、童言童語的互動,讓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雖然我是個棒球迷,也是衝著「棒球」這個元素來看《野球孩子》,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擊退彰化聯興的勝利滋味,也不是敗給台南崇學的輸球感覺,更不是練球的艱辛、受傷的痛苦,而是小球員在課堂上算數學的那一段,就讀國小高年級的球員得花上好幾個鏡頭才能算出兩位數減法,充分將台灣棒球員的教育問題表露無遺,也難怪張教練諄諄教誨、念念不忘地,就是讀書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6月22日下午4:40不只是《野球孩子》的首映會,很可能也是唯一一場公開播映,在此希望公視(監製)和前景娛樂公司(發行),能就發片早日取得共識,讓除了滿場觀眾能欣賞到這部片子外,有更多的人能從《野球孩子》裡,看到青澀的棒球、純真的童年,與未來的希望。
本篇文章引用自:
http://www.edgarlin.com/2008/06/blog-post_416.html
- Jul 02 Wed 2008 20:31
野球孩子----轉貼自聽你.聽我
五月初去看全國少棒錦標賽的時候,就發現富源小孩的旁邊always都有攝影機在旁「伺候」
當時星光幫盧學叡還有到現場去,但是這跟『野球孩子』沒有相關說~ 他們當時拍的是偶像劇!
而我昨天去看的野球孩子其實是從95年開始拍攝的,
所以電影中的主角們有一半都是目前就讀瑞穗國中一升二年級的小孩。
紀錄片麻~就是把一些鎖事巧妙的連結在一起,由楊聖偉在自家院子裡隨意揮棒作開頭,
好像在告訴我們~ 他要開始述說一段屬於他們追逐夢想的記憶!!
每個孩子的眼神怎麼都可以如此天真無邪啦!拜託你們不要長大好不好~~~~
我覺得整部片最令我動容的有幾個部分
在小孩們與家人互動的時候,媽媽講述聖經的道理,孩子似懂非懂的聽著~
還有孩子們放假回家,向媽媽撒嬌說自己哪裡痛痛><
~~~shit 我覺得自己寫的好鎖碎! 再給我一點時間把他寫得更完整好了
不過我覺得平常我的文章都是在寫這類的心得啊~ 所以這部片的心得~ 就是我生活中的心得嗎?
害我不知道要如何突顯他的特殊性,因為太熟悉了...........
**我要認真了**
這部片帶給我的感動,不只是這群孩子對棒球的熱情、教練對棒球的付出,更讓我自己發現,原來,我真的好愛棒球,好愛棒球孩子。
我不敢說自己對於少棒有多了解,但至少近年來大大小小的少棒比賽,我不是到場觀賽,就是每天每天追逐戰況。
我的生活,就是這些野球孩子。
也許我不是一位老師有機會與這些孩子朝夕相處,也許他們並不認識這個常常躲在球場看台上自以為很低調的姐姐。
但是他們的一舉一動是影響著我的。
記得我高三的時候為了專心念書,我自己禁賽,不准去球場,但是我壓力好大好大,又好想念孩子們,怎麼辦?
結果我跑回我的母校,就在我家旁邊而已,一大清早,繞著操場慢慢地跑,但其實我的目光始終是集中在那個體育室旁的小空地。
學弟們集合著,聽教練說明今天的整日行程,早上練球下午游泳,夏日時光就這麼簡單。
你們知道嗎? 就是如此神奇,看到他們我真的覺得全身都充滿了活力,拎著包包就前往學校自習去了!
孩子們,深深影響著我。
電影中最令我動容的是,志恩的媽媽說志恩打棒球賺錢要為家裡重新裝潢,真是徹徹底底戳到我的哭點。
雖然沒有當場落淚,但已經是紅了眼眶。
聖偉低調的英雄氣質、阿貴的歌聲、啟文擠眉弄眼的表情、凱文的傻勁...這些片段一直在腦海中盤懸!
真心希望這部片可以在全國各電影院播映,並且發行DVD。
與其聽我常常在虎爛少棒的天真爛漫、無邪可愛、純真風情,不如真的透過這部片踏進他們的生活裡。
看完後,請踏進少棒球場,真正地親身經歷孩子們認真打棒球、愛棒球的那股純然氣息吧!
本篇文章引用自:
http://www.wretch.cc/blog/trac
- Jun 28 Sat 2008 22:18
凱文的數學難題--敬堯
「數學」對很多人來說,幾乎佔了童年與青春的許多時間,凱文也是。
凱文是個十分自在的孩子,他面對攝影機的方式,直視我們的眼神總是耐人尋味。有時充滿驕傲;有時展露輕蔑;有時溫暖友善;有時像是他的隔壁桌同學,那般熟識,沒有距離。
某日的課後時間,凱文的同班女同學教他做數學功課。女孩很有耐性地逐題講解,男孩則看似專心,卻又不太靈光,常常一個簡單的減法,會讓他呆滯許久。那時候的凱文到底在想什麼?別人在吃糖,自己卻受困在數學難題裡;好想放學和大家一起練棒球;那位正在身旁教他功課的女同學(是不是暗戀我);還是他真的在努力做著數學減法?
我們很享受那天的時刻,因為我們曾有的童年,就像那個受困在數學難題裡的男孩一樣,在乎的不是數學減法,而是其他更重要的事。
事隔多時,鳳凰花開。凱文的班上,需要在六年級的畢業典禮上表演節目。那個禮拜,學校裡到處可見一群群的小孩們在排練歌舞。
那位教導凱文數學功課的女孩,也獨自一人在司令台上,播放CD排練著。許久,攝影機身後開始傳來男孩們的嬉鬧聲,於是我們看著男孩們走上司令台,走到女孩身邊,配合著音樂,然後三三兩兩地跟著節拍跳起舞來。凱文也在其中,他站在女孩的身邊,畫面裡,兩個人跳得最為自在。
回想那天的「數學難題」,相信凱文應該也是十分樂在其中。
by 敬堯
- Jun 24 Tue 2008 11:53
首映大成功!!!

6/22下午二點多,得知教練和小朋友們已經來到台北,
我和兩位導演真是經歷前所未有的緊張時刻,
在新光影城樓下,我們三個人肚子痛的肚子痛,搥腳的搥腳,抽煙的抽煙,
只能一直注意有沒有看到一群身著球服的人馬往這裡走來~
度過了全世界難熬的二十分鐘,終於主角們出現了!!!!
三個人真的是同時從椅子上跳起來衝過去迎接的,大概和總統蒞臨也差不多~~
接下來,就是小朋友、教練、導演,不停的被各式媒體和觀眾包圍,
拍照、訪問、拍照、訪問、簽名、簽名......
我想小朋友們應該有享受到一天當明星的日子~
不知道要說些什麼,以下還是看圖說故事吧!!
教練的髮型不一樣了,好像有比較帥喔~ 阿偉沒有變很多耶,和我想像的不一樣!
可尚接受訪問,手勢還蠻多的嘛!! 敬堯很害羞,啟文看得蠻專心,育軒好像很無聊~
十個小朋友的大合照,大家看起來都有點不知所措的樣子~
小朋友,教練和二位導演的大合照,有紀念價值!
旁邊的立牌還有大家的簽名,要收好!以後有一個人成名就值錢囉~
影片放映的時候,大家都笑得很開心,比賽時大家都跟著緊張....
還有人哭了咧!! 我想大部份的人反應都很不錯,真是太令人開心了,
畢竟拍了片子就是喜歡觀眾能夠喜歡~
只能再次的謝謝大家的支持~
片子結束後,導演,教練和小朋友上台舉行QA,
本來我們以最紅的會是神一樣的阿偉,或耍白痴的凱文,或可愛的啟文,或懂事的馬志恩,
沒想到,紅了的是片子裡的張元華,
一上台就被觀眾拱唱歌,當然他也就獻唱了一首"你是我的眼",
可是獲得了非常熱烈的掌聲!!!
就這樣首映會結束了,熱熱鬧鬧的過去,
再次謝謝大家,更謝謝留言鼓勵的朋友!!
希望有機會可以上映,雖然我們沒明星也沒有多大的宣傳點,不過我們應該會很有口碑吧!!
謝~謝~大~家~(小朋友們都會一起脫帽,再一起給一個深深的躹躬,有去現場的人應該都有看到吧!!)
(ps,小朋友真的好乖,晚上去吃飯,他們一定要等大人開動才會開動,小姐送每一盤菜來都會道謝,吃完了堅持一定要收拾碗盤,結束後又是一起脫帽來個深深的大躹躬,我都快哭了啦!!以後我也要把小孩送去給張教練!!!)
- Jun 19 Thu 2008 11:55
【小製片日記】
by 小伍
- Jun 17 Tue 2008 10:35
阿偉在溪中逆流--敬堯
楊聖偉,大家都叫他「阿偉」。阿偉是棒球隊的隊長,球技最好,也是球隊的英雄人物。但他卻是個極為低調、冷靜、規律的小孩,應是某種早熟,或是背負超齡責任的關係。
by 敬堯
- Jun 17 Tue 2008 09:00
啟文的猴兄弟時間--敬堯
by 敬堯
- Jun 16 Mon 2008 10:41
野球孩子--富源少棒逐夢紀實(引用自棒球邦 碩士論文侵略計畫)

上圖:花蓮富源張茂三教練。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台灣棒球的未來在哪裡?在於中職的興盛?在於奧運金牌?還是在於旅外選手學成歸國?我以為,這兩個都不能算是對於台灣棒球未來的正確解答。
上週四收到棒球邦的電子郵件,告訴我有場免費的電影試片會可以參加,題材是台灣少棒的紀錄片,當時雖然覺得紀錄片性質的東西沒啥好看的,但還是回信告知說我會去參加這場試片。
到了現場,從電影的第一幕開始,我就知道我對這部片子的事前預測是錯的。這些來自花蓮瑞穗鄉富源國小的小朋友們,或許不像大都市的小朋友那麼「聰慧」,但是他們自然不做作的風格,從第一幕起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在課業上或許不那麼靈巧,但是練球時的熱情是假不了的。
在銀幕上,我們看到富源少棒隊的隊長阿偉認真的身影、看到啟文認真的跟
沈可尚導演在官方部落格提到過,他對對政治正確的東西,沒有什麼興趣。他並不是想拍一部教育勵志意味濃厚的原住民棒球隊奮鬥紀錄片。
誠然,我在這部片中並沒有感覺任何用來說教的意味在。張教練的志願讓人感動,但這不是為了政治正確而提出的願望,是他全心全靈的真誠願望。無須說教,觀眾自然而然也能感覺到這些少棒選手的真心與熱誠。
離開試片場,回到家中。我深深的覺得,台灣棒球的未來在於何方?只在於這些願意為了樂趣、為了自己的願望而奮鬥的基層棒球選手身上。在看到了玉山盃的的「疑似放水」新聞後,我更加的如此覺得。
我在這邊誠摯的向各位朋友推薦這部紀錄片,不論是支持國片,或是支持棒球,都請進場看看這部電影。看看這些小朋友的熱情和努力。
野球孩子官方部落格:野球孩子
售票連結:請按此
延伸閱讀:
教練貸45萬旅費 征日@自由電子報
張茂三@台灣棒球維基館
富源國小少棒隊@台灣棒球維基館
噤聲三角與沈可尚@紀錄片、一人公司,與max的種種
本文引用自 Zeel - 野球孩子—富源少棒逐夢紀實
http://blog.pixnet.net/Zeel/trackback/dc00b0512c/18777361
- Jun 16 Mon 2008 10:16
野球上報啦~
- Jun 16 Mon 2008 09:55
馬志恩的溪邊九宮格--敬堯
全國比賽後的某個假日,球隊沒練球,我們去找馬志恩。見到他時,馬志恩似乎不想讓我們整天待在他家,又有點想盡地主之誼,於是他跟我們聊到:他常到溪邊和爸爸、哥哥釣魚的事。
by 敬堯
- Jun 12 Thu 2008 22:03
狂賀!!!!感謝感謝再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