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很喜歡看棒球比賽的人。
棒球這個運動的技術之精妙;對決之精采;氣運的流轉;數字的魔力。總是讓人願意拋開一切,完全把生命中三小時放心地交給球賽…
拍棒球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們都很熟悉轉播語言,偏偏某種驕傲的使命感逼得你想要更貼近角色,傳遞更細節屬於角色的氣息,但觀眾看球賽這個層面還是要顧,紀錄片又沒有足夠的經費資源大張旗鼓調度,於是左思右想,我們自以為縝密地調動了六台攝影機,六名攝影師,三組錄音team,選擇了一些有別於轉播的邏輯,想辦法面面俱到,大家躍躍欲試…
一切都好。就是沒辦法專心看球賽。
這個問題還蠻傷人的。
一個懸念幾乎是到剪街完成時才獲得解答。
我們跟孩子一起吃喝拉撒睡,跟孩子甚至孩子的老師家長一起面對一關又一關的挑戰,一起備賽,一起緊張,一起等待,最後,卻只能盯著攝影機某個特定角度的觀景窗,卻不能好好看球賽!
真傷人。發生了什麼事,進行到哪兒,都像是拼圖一樣,每一機有一塊,沒拼起來,很多事不懂。
後來想想,球員的心情也是一樣吧。
每個人都專注在自己當下那個角色,執行那個指令,投那顆球,滑那個壘…
沒有全貌,只有當下那個我是屬於這個team的責任感或榮譽心吧…一種投入其中完成一場球賽其中某個角色的存在感。
我們的拍攝,也是這個team的一部份,一起完成拼圖的一塊…
心情上好過一點,但我還是沒有被滿足喜歡看現場球賽的慾望,怎麼辦?
有一天,富源還沒上場,在場邊觀戰,原本預定的任務是要拍攝孩子觀察敵情的窸窸窣窣或教練的耳提面命。
孩子的歡呼聲歌聲感染了我們…
我決定放下攝影機,享受一起看球的快樂。
這一刻,我們都是野球孩子。
by 可尚